世界經濟論壇(WEF)的一位合作伙伴表示,在全球旅行幾近崩潰、供應鏈面臨重重挑戰的情況下,新冠疫情的爆發加速了全球秩序向更具區域性的貿易體系的轉變。
新冠疫情是一個全球性事件,但基本上都是以國家為單位進行處理,一些國家關閉邊界以防止感染的蔓延,全球供應鏈在面臨封鎖造成的壓力時難以保持凝聚力。
確保疫苗供應以恢復正常生活的緊迫性,導致政府相互對立、爭搶訂單,非政府組織警告說,在發達經濟體之間的疫苗競爭中,發展中國家正被落在后面。
SK控股董事會主席Guillaume Barthe-Dejean在WEF的一次活動上表示:“我們不太可能回到之前的超全球化浪潮了?!?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場全球性危機,但并未促使全球做出反應。”
中美貿易戰、伊朗核協議破裂、英國脫歐等地緣政治事件,都重新引起了國內政府的關注,而這場疫情則暴露了過去幾十年建立的高效供應鏈背后的脆弱性。
一些化工行業高管,如法國阿科馬首席執行官Thierry Le Henaff指出,在疫情之前,區域整合的跡象已經出現。
但也有人聲稱,隨著化學品貿易繼續全球化,削減開支的想法更多是出于政治因素,而非商業因素。
冠狀病毒確實在整個2020年給化學品價值鏈帶來了實質性問題,中國的封鎖影響了汽車行業,印度極其嚴格的限制也影響了醫藥中間體,檢疫規定也沖擊了歐洲內部貿易。
Barthe-Dejean說:“我確實認為,我們現在將看到的是重塑全球化的嘗試,并朝著以區域為基礎的世界經濟前進,以及在效率和彈性之間更好地平衡國家和國際利益?!?
他還說:“我認為,區域主義是一種經濟一體化的模式,可能會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政治和經濟中間站,介于過度擴張的超全球化(未能通過全球壓力測試)和民族國家的崛起(帶來保護主義和沖突的挑戰)之間。”
系統性風險
Barthe-Dejean是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的活動上發表上述講話的。該報告基于對政界人士、非政府組織代表、行業高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調查。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新冠疫情的威脅越來越大,或將在2023年造成嚴重后果。
疾病、失業和社會凝聚力的崩潰被視為最大的威脅,網絡安全和數字不平等也是關鍵因素。
WEF董事總經理Saadia Zahidi表示:“風險不僅是健康危機,還有經濟衰退引發的失業危機?!?
“還有數字鴻溝和網絡安全故障。”
在持續的危機中所受到的經濟打擊以及各國政府自2020年初以來向各國投入的開支,其長期影響預計將在中期凸顯出來。
疫情的影響將持續數年
價格不穩定、資產泡沫、商品價格沖擊和債務危機都被確定為疫情的長期后果,隨之而來的還有國家間關系的破裂和圍繞資源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
調查顯示,新十年前半段的緊張和壓力可能導致一些經濟體國家崩潰,并增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被使用的可能性。
多年來,氣候變化一直在系統性風險的認知中占據主導地位,去年,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極端天氣等環境問題占據了受訪者主要擔憂的大部分。
這個問題仍然受到工業界、政策制定者和非政府組織的關注,但目前已經落后于疫情更極端的潛在影響。
遠程工作分類
疫情暴露了一條新的經濟斷層線,介于可以遠程辦公的工人和必須親自在某個地方工作的工人之間,這使得遠程工作人員的安全程度遠遠高于必須親自出現的工人。
蘇黎世保險集團首席風險官Peter Giger也在活動上表示:“目前的情況有可能在知識型員工和無法遠程工作的員工之間造成巨大差距?!?
這也是化工行業的一個關鍵問題。
盡管這些緊張局勢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消退,但這說明了一個事實,即該行業將需要承擔和應對各種風險。
聲明:本文來自其他媒體,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
上一篇:2020年中國化工制造業利潤增長20.9%
下一篇:只需陽光就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薄膜
>>返回